二三产业转移后“谁来种田?谁来种粮?”的问题。
在蔬菜主产区,则把家庭经营同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创新“大园区、小农场”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小型家庭农场。在高端果蔬经营上,强化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探索“社社联合”方式,有以大户为主的猕猴桃合作社,有以村委会牵头、小户为主的早酥红梨合作社,还有以龙头企业带领的生态野菜经营组织。
高端制种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新津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来推动土地规模流转,让合作社成为联系业主与农户的中介,实现了“大园区、大业主”的经营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集中流转模式下,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返租倒包”,种植小春秋菜,实现公司和农户双赢。
在制度设计上,新津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一是以土地租金分担的形式对规模经营和生态农业进行补贴,并限定补贴期限,逐年减少补贴力度,以引导龙头企业或业主逐渐走向市场。二是探索多种形式的奖励措施,鼓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鼓励产业升级。三是科学规划,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把功能区规划、农业公共产品投资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
“新津模式”的政策含义
新津发展“精致生态农业”的探索为我国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新津模式”所以能够成立,是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变迁分不开的:大量的持续增长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得紧张的人地关系得到了缓和,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地处大都市圈,得益于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和休闲观光农业需求增加。
在这个宏观背景下,新津立足自身的特点,在“精致”和“生态”两点上下功夫,走出了有新津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反映着不少政策含义。
其一,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产业布局上的功能分区、基地建设以及产业带联动等战略架构,已经超出了村社甚至乡镇的范围,需要在县一级层面上进行总体性规划,才能整合各生产要素(包括各项涉农资金),实现统筹发展。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集聚优势,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连片的产业园区建设,应是今后各地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其二,要创新经营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在现行的土地经营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经营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不同农产品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很不相同,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生产要素供给和不同的消费市场需求,所以农业经营方式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其三,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精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必然是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减少或化解市场风险将是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一大课题。
其四,要重视农业与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要充分挖掘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交通、旅游和餐饮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产后环节,在农产品后期仓储、加工处理和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五,要以立足于绿色生态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工作。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高端农业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生态农场和生态园区建设来全面地规范农业经营,创建地理标志保护品,应该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