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前沿观察

该县针对“绿色生态”发展要求进行农技推广和人员培训,建立了生物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的试验示范园区,以高端果蔬集中育苗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和有机生态农场为载体,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全县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新津加强品牌认证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认证申报,打造全县绿色生态产品公共品牌,形成一批“新津产”特色农产品。同时,针对绿色生态农产品高端消费的特点,推动农超对接,建立了直销专柜、专销网点和网上交易平台等多元销售渠道。
该县还强化质量安全控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绿色农业的核心,创新“三段式监控”模式(即投入环节准入监控、生产环节全程监控、流通环节追溯监控);建立完善农业生产档案和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推行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资统一配送管理;打造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以高端农业为发展重点。新津的农业产业升级突出三大重点产业,走的是高端路线、品牌路线,这主要体现在生态果蔬业、优质粮油业和高端制种业。
新津大力发展以特色蔬菜、精品水果为主的生态果蔬产业,对兴义镇实施“有机生态小镇”整体打造,引进各类有机产业项目,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高端蔬果示范园和“细胞农场”。在有机生态农场的示范带动下,新津进一步提升柳江传统的蔬菜产业,引进高端果蔬育苗中心,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和生态蔬菜基地。
新津县近年来在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新津县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创新,将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大量投工、投劳环节交由农机专合组织代理,实现了品种、育秧、耕种、栽插、防治、收割、收购等“七个统一”,推进了粮食规模经营,提高了种粮的经营效益。同时,整合项目资金,进行集中连片的高超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基地和优质粮油种植示范区。同时,新津还配套实施集中育秧、农机社会化服务及产后烘干处理等项目,形成相对完整的粮油生产产业链。
新津县以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两杂”制种为重点,建成万亩高端种业基地。同时,以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建设种业试验基地、比较展示基地、仓储和精深加工项目等,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以二三产业联动为延伸。产业联动形成集聚效应是“新津模式”一个重要的内容。依靠成都近郊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新津着力打造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新津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包括林盘综合整治、园区景观建设、有机生态小镇和河鲜美食小镇建设,以及交通主干道“成新蒲”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的景观和节点打造。新津立足现有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提出“一片一园一景”,依托万亩粮食规模基地、万亩生态果蔬基地、千亩荷塘、千亩葡萄示范园等,突出“稻浪花海、蔬香满园、荷塘月色、堤园雅趣”等农事主题。同时,新津结合现有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资源,推出梨花节、柚花节等乡村旅游项目,并建成农业主题公园、生态农业开发园、青少年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推动一三产业互动加速发展。
新津还立足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以粮油、畜禽、果蔬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品牌。依托中粮集团西南综合产业园,结合工业园区组团建设,挖掘希望食品、伍田食品、得益绿色食品等龙头企业潜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地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以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新津通过机制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粮食生产中实行“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的创新模式,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将育秧、田间管理、收割等繁杂的农事生产活动,交由社会化专合组织统一代理,实现了家庭分散经营与统一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种粮比较效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规模经营区内培育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事生产队伍,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