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理论前瞻

四川农地经济效益相对低下
双流县是四川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县,郫县则是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最好的县。但与广东佛山市的南海区相比较,两县经济效益显著低下。
统计数据显示,从广东的南海区与四川的郫县、双流县的经济比较来看,双流面积与南海相当,但GDP仅约为其1/3。南海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分别是双流的2.28倍与3.2倍;是郫县的1.37倍与2.52倍。由于郫县与双流的常住人口都未统计大专学校师生数,所以经济密度差距更大。差距很大的原因,除了东西部的区位,改革的先后等外,南海区农村的自主城镇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序入市也很关键。

四川农地利用低效的实证研究
郫县是成都近郊县,素有“银郫县”美誉,人均GDP为47003元(2013年)居全省第12名;农民人均纯收入13758元,居全省前10名。
数据显示,2012年,郫县耕地(以基本农田为主)占47.71%,加上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已占国土面积的98.18%。未来百万人口的城镇化所需土地只能靠建设用地自身变更用途与提高效益来内部解决。
从郫县及其13个镇的城镇、农村用地情况来看,2012年郫县城镇用地224021亩,农村用地是城镇用地的1.93倍,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则是城镇用地的0.34倍。农村亩均产出是4178元(2012年)、4653元(2013年);城镇用地亩均产出是136884元(2012年)、151834元(2013年),分别是农用地产出的32.75倍与32.63倍。
农用地亩均产出低也可由农地整体租金水平低看出,据中国社科院调查,2010年全国是每亩290元,当时郫县大约是每亩1500元,而按照成国土资发[2009]448号规定的成都市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郫县为每亩2685元,虽居于全国较高标准,但仍仅为城镇用地产值的1/56。
城市类镇的村城(占地)比都在0.31以下,而农村类乡镇的村城比则均在0.6以上,甚至超过1,潜力更大。

四川农地低效利用10大原因
——城乡土地市场分割导致市场用途难以发挥。土地在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商业及住宅之间的配置,都要通过地方政府而非市场来完成。资本、劳动、土地三大要素市场不统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只姓“农”不姓“建”。农村集体用地的价格信号难以形成,严重失真。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没有完全固化在农民手中。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集体”的法律规定含糊,层次不清,关系不顺,事实是各级政府以“国家”名义取代“集体”而成为农地的主体,包揽了农地的征用与征后处置。
——政府垄断土地供求市场。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要涉及农村土地都必须先征为“国有”才能入市,征地补偿费不是市场形成的土地价格,而是政府定价。即使成都建立了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也未改变政府垄断集中农村和城镇的可供土地,形成土地行政性垄断的买方的实质,同时只有政府才可招拍挂出让,又形成土地行政性垄断的卖方。政府买方、卖方的双边行政性垄断,排斥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主直接参与土地交易。
——缺乏抵押权与担保权的变现功能。这导致农民土地无法与金融机构形成“对价”,导致农民土地资本功能缺失,极大限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出水平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长期忽视宅基地及住房的商品化、资本化属性。宅基地只是农民用于生产生活方便的基本资料,不具有交换价值。城市的房子买不起,农村的房子卖不掉,数额巨大的农村宅基地资源不能资产变现。即使在城乡结合部也只能复垦为耕地后,以“增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